Quantcast
Channel: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態訊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92

《採訪邀約》農委會林務局與科博館合作展成果 藥用真菌「桑黃」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  

$
0
0


農委會林務局與科博館合作展成果

藥用真菌「桑黃」研究新頁

【最新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


◎時  間:106510()14:00 

◎地  點:農委會記者室(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37 )  

14:00  媒體朋友簽到

14:30  農委會林務局林華慶局長致詞

14:3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致詞

14:36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吳聲華博士報告

14:46  中國醫藥大學黃冠中博士報告

14:56  桑黃菌絲體發酵粉試吃暨採訪交流

【內容說明】

  科博館研究員吳聲華博士於2012年經跨國合作研究發表桑黃為新種後,吳博士與中國大陸學者繼續合作研究桑黃的親緣性,2016年於國際學術期刊Fungal Diversity發表桑黃為新屬:Sanghuangporus,桑黃學名因此改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科博館進行桑黃族群分析,初步認為桑黃可分為「華西南」、「華東南-臺灣」、「中國東北-韓國-日本」3個主要族群。華西南可能是桑黃的起源中心。

    近幾年科博館接受農委會林務局補助研究桑黃,並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進行桑黃功效及安全性研究。實驗顯示桑黃子實體及菌絲體不具有口服急性毒性。桑黃子實體及菌絲體皆具有良好清除自由基能力,抗發炎及抑制肝癌和肺癌細胞的能力。真正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效果優於其他幾個相似種類。優良桑黃菌株菌絲體的幾項有效化學成分及保健功效並不亞於桑黃子實體。針對抗發炎、保肝及鎮痛三項研究結果,顯示桑黃菌絲體的功效不亞於樟芝菌絲體;特別的是發現在總量不變之下,以2:1比例用桑黃菌絲體搭配樟芝菌絲體的效果較單純使用樟芝或單純使用桑黃為佳。

  桑黃是重要藥用真菌,然假多真少,真假難辨。科博館與中國醫藥大學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合作,取得桑黃多項研究成果,並篩選出優良菌株,證明正宗桑黃菌絲體為優良藥用真菌,不苦不寒,味道好,效果不亞於樟芝菌絲體,兩者合併使用效果更佳。研究顯示桑黃具有成為21世紀明星健康食品的潛力。科博館可提供優良桑黃菌種及研究成果與優良廠商合作,建立及推廣世界性桑黃誠信品牌,維護人類身體健康。

    桑黃的藥用記載源自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的「桑耳」,桑黃名稱則最早出自唐初甄權所著「藥性論」,隨後亦見於唐朝所頒布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編修藥典「新修本草」。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也有記載桑黃療效。日本江戶時代把產於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蕈當成漢方藥。日本人稱桑黃為「meshimakobu」,「meshima」是女島,「kobu」則是瘤的意思,過去女島之桑樹盛產桑黃,形狀似瘤,由此得其名稱。韓國人稱桑黃為「sanghwang」。朝鮮五百多年前的醫書「鄉藥集成方」和四百年前的醫書『東醫寶鑑』皆稱許桑黃有如靈丹妙藥。桑黃被稱為「森林黃金」,在日本及韓國的地位有如中國的冬蟲夏草,又如台灣的樟芝,然市面的商品許多並非真正桑黃。桑黃分布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緬甸以及台灣,野外僅生長在桑屬樹幹,分佈廣但數量稀少。外觀似桑黃的多孔菌有幾十種,市面販售的桑黃絕大多數不是真品,且真假難辨,也難以栽培子實體。

【記者會展示標本】

1. 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東北)

2. 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西藏)

3. 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台灣)

4. 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韓國)

5. 楊黃(Sanghuangporus vaninii)(東北)

6. 暴馬桑黃(Sanghuangporus baumii)(東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9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