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雲網站啟用說明會
與智慧博物館許願樹活動
【新聞稿】
科普與人文的雲端學習時代來了!科博館結合教育部各社教機構之特色資源開發「科普與人文分眾教育入口網」,依老師、學生、一般大眾分類,服務各社教機構主要使用族群。網站除了呈現各社教機構豐富的數位學習內容之外,也提供各社教機構數位典藏、數位展示、文創加值及展覽活動等相關資源,突顯各社教機構資源的獨特性以及相互間的關連性,尤其是在實體博物館的經營與數位創新加值服務之間,建立相輔相成的合作橋樑。詳情上http://pscloud.nmns.edu.tw
「科普與人文分眾教育入口網」提供資源包含探索典藏、數位學習、數位展示、電子書、APP、科普新知與各社教機構創新體驗服務、文創加值商品及相關展覽、科教活動與推廣優惠訊息,除有助於社教機構相關資源的整合運用,以及實體經營與線上創新數位資源的交互運用外,對於使用者而言,可透過單一入口網便能快速搜尋及掌握各社教機構特色科普教育資源及創新加值服務。
今(12)日在科博館舉辦的「科普與人文分眾教育入口網記者會暨推廣說明會」活動,除了向民眾推廣網站特色內容與服務外,還有「未來智慧博物館發想願望樹活動」,邀集民眾一起集思廣益,表達對博物館未來樣貌的想像,希望透過民眾的參與對話,將民眾的期望納入「智慧服務 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計畫」細部規劃參考,讓計畫的規劃與推動更為周延、更符合民眾期待。
教育部次長林思伶表示,平均而言,每一位現代公民一生的學習歷程,有1/3是在學校中完成,另外的2/3是在進入社會之後才開始!今天大家來到科博館,正是一個永續學習的教育環境,當然更是現代公民尋求優質終身教育的最佳場所!今年年初,教育部在科博館舉辦「智慧服務 全民樂學 - 國立社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計畫」開跑記者會,爾後我們除了持續蒐集、參考國外著名博物館運用智慧科技創新的典範經驗之外,更規劃北、中、南三場「未來智慧博物館發想願望樹活動」,希望能夠透過活動製造與公民對話交流的機會,集結全民一起來為我們的「未來智慧博物館」進行發想。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在「未來智慧博物館發想願望樹活動」前,向民眾介紹未來智慧博物館的規畫,將導入4G、行動雲端、智慧感知、大數據、物聯網、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穿戴式裝置等前瞻性資通訊技術,從民眾的角度,提供創新便捷的貼心服務,和科普知識的多元吸收應用,將博物館與圖書館發展成為融合人文、科技,與生活的全方位智慧學習場域。他特別指出,博物館並不是神聖殿堂,而應該是能讓大眾休憩娛樂的場所,更是個充滿創新的多元學習環境!
在「智慧博物館願望樹闖關活動」中,參加者可至現場各館攤位了解各館未來發展智慧博物館的構想,收集各館所的戳章後,再寫下自己心中對智慧博物館的期望,貼至現場的願望樹牆,即可兌換限量福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也走進群眾,與民眾一起交流智慧博物館的想像。此次活動由7個館所共同參與,包括: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科普雲網站各項內容說明如下:
1.探索典藏:提供許多各社教機構數位典藏資源,以及館內典藏品故事,如科博館「珠光鳳蝶」、「北投石」;科工館「天文子午儀」、海生館「帝王蟹球」等。
2.數位學習:提供各社教機構開發之數位教材課程或影片,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日據時期-臺灣的社會教育」、海生館「魚大18變」等。
3.數位展示:除提供各社教機構網路特展單元外,也提供結合各館所共同開發跨館所展示精選主題,包含:自然探索、生態保育、海洋生物、環境變遷、人類的演化、生物適應的策略、海洋文化、動力與機械、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探索、圖書賞析共11大主題。
4.電子書:提供各社教機構開發與製作之電子書籍,如科工館「小麗與鎖寶的古鎖小冒險」、「生活中的度量衡」;海生館「標本製作與典藏研習講義」等。
5.APP:提供各社教機構開發之APP資源,如海生館「2048海鮮危機」、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收聽APP」、科教館「科教館行動導覽APP」等。
6.科普新知:提供結合時事或社會關注議題之科普知識內容,如科博館「給愛鯊魚的史前人按讚」、「17世紀荷蘭人基因是否遺留臺灣?」等單元。
7.創新體驗:提供各社教機構虛實整合的創新加值服務介紹,如科博館「學校師生行動悠遊學習服務」、「親子兒童行動悠遊學習服務」、「一般大眾行動悠遊學習服務」等。
8.文創商品:提供各社教機構開發之文創商品與出版品,如科博館「海蛞蝓證件套」、國立臺灣圖書館「臺圖小書包」等。